由于日本對于中國古美術的熱愛,使得中國古董在日本有著大量的沉淀。而近來隨著文物回流熱與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,日本拍賣市場相較歐美雖起步晚卻是發展非常迅速。成立于2011年的橫濱拍賣便是近年來日本拍場主要站點之一,2018年春拍,橫濱拍賣進入了第7個年頭,也注定是不一樣的一年。橫濱拍賣斥資購置了日本橫濱國際中心(位于橫濱市金澤區工商業地帶),據悉,橫濱國際藝術中心將會是一個綜合性的藝術商業機構,以拍賣為主線,兼具展覽、倉儲等為一體。新址于今年4月1日正式啟用,4月21-24日便是此次喬遷后的首場拍賣。

為了慶祝此次喬遷之喜,橫濱國際拍賣首次推出了夜場慶典拍賣,夜場拍賣匯集書畫、油畫、青銅器、佛造像、寫經及瓷器精品共30件拍品。除此之外,橫濱拍賣此次還推出了12個專場,囊括了超過4000件古董藝術精品。本次特甄選夜場精品如下,以餮藏家.
夜場之中國書畫甄選
Evening Sale-Chinese Paitings & Calligraphy
佚名 嬰戲圖
設色絹本 立軸
137×76cm 約9.4平尺
在傳統繪畫中,《嬰戲圖》往往寓意美滿祥和,此幅所繪四個童子在一起玩耍,神態各異,或坐或臥,聚精會神,憨態可掬。近景以蘭石萱蕙相映托,玉蘭茂盛。中景案頭供奉彌勒佛,上部欄間佈景高大的觀賞石,石間種植山茶牡丹。繪畫筆墨精湛,設色濃艷,富麗堂皇;ú輼淠,置景皆與傳統祥和美滿主題有關聯。石榴寓意多子,牡丹寓意富貴,蘭萱寓意清潔之品,石頭寓意壽者之相。案頭供奉彌勒佛龕亦寓意皆大歡喜,充滿了歡樂祥和的氣氛。

黃道周(1585-1646)
雙松怪石圖 草書書法 雙幅
水墨絹本 立軸
鈐。狐S道周印(白文) 幼平(朱文)
題識:黃道周。
說明:帶木盒 帶出版物資料
參考:帶京都美術俱樂部 大正二年(1913年)十月 目錄資料
來源:下村正太郎舊藏

黃道周 草書書法
133×41cm 約4.9平尺
釋文:不信瀛蓬改,何期岸穀侵。故園棲鳥背,佳興落牛涔。詞翰滓人道,耘鋤灑客心。一番清楚事,情竭為知音。謝禮知諸公述祖詞壇,黃道周。

黃道周 雙松怪石圖
79×40cm 約2.8平尺
此幅《雙松怪石圖》,筆墨簡遠,畫格磊落。豪邁正氣出乎腕底徑直的松樹主干正如黃道周的為人品質。松后巨石運筆八面出風,皴法簡潔而不失蒼樸,在傳統文人畫題材中,石乃壽者相,松寓長青之意,故亦有雙壽之意。

陳洪綬(1599-1652)
松蔭讀書圖
設色絹本 立軸
147×46cm 約6.1平尺
鈐。宏惡榫R印(白文) 章侯(白文)
題識:洪綬畫于靜光林。
說明:帶木盒 帶布袱 帶資料
來源:山本悌二郎舊藏
此幅《松蔭讀書圖》正是陳洪綬晚期作品。整幅畫面設色淡雅,近石用乾渴皴法施以淺絳赭墨色,簡潔明快。蒼古奇掘的古松之下,一主一僕取相背之法開面貌,主人背松閑坐讀書,雖未寫面目,但聊聊數筆便將畫中主人的超凡脫俗,仙風骨道之氣傳神地描寫出來。
出版:《澄懷堂書畫目錄》卷五 四
澄懷堂美術館位于三重縣四日市,是展示山本悌二郎收藏品的中國書畫專一的美術館。其收藏品自編有《澄懷堂書畫目錄》(1931年),其中收入了1176件,在日本私人的中國書畫收藏中屬于最大規模。
來源:山本悌二郎舊藏
山本 悌二郎(1870-1937),號二峰。日本的政治家、實業家,曾任農林大臣。是昭和時期日本外相有田八郎的弟弟。

清早期(1644-1775)
西方傳教士畫宮廷風景人物油畫圖
廣運之寶 御璽
說明:帶框 帶原木盒
長207×寬109cm
從十六世紀起,西方不斷派遣傳教士到中國傳教,這一時期西方油畫經傳教士傳入中國,成為了西方油畫傳入中國的初期階段,此時的油畫創作帶有濃厚的宗教和西方色彩。自康熙開始很多傳教士受朝廷召見,進宮為帝王作畫。本次有幸在日本征集到的拍品長207×寬109cm,是一副典型的清早期西方傳教士畫宮廷風景人物油畫圖。


佚名(宋代-元代)
普賢菩薩像
設色絹本 立軸
123×54.5cm 約6平尺
說明:帶木盒

佚名
觀音大士
設色絹本 立軸
110.5×61cm 約6.1平尺

吳昌碩(1844-1927)
君子之風
水墨紙本 立軸
36.5×34cm 約1.1平尺
鈐。翰T(白文) 吳俊之印(白文) 吳昌碩(朱文) 明月前身(朱文)
題識:壬戌五月老缶年七十九。吳昌碩畫于海上禪梵軒。
此幅《墨竹圖》以書法入畫,線條功力異常深厚?v觀此幅兩三竿為一組,兩組竹竿高低錯落,縱向取勢。墨葉橫掃,聚散得宜,氣貫長虹。此幅題款寫到壬戌五月老缶年七十九,此時吳昌碩已近晚年。功力十分老辣,線條用墨的“干、濕、濃、淡”極具變化,酣暢淋漓,將竹之“君子之風”揮灑的淋漓盡致。

齊白石(1864-1957)
闔家歡樂圖
設色紙本 立軸
133×33cm 約4平尺
鈐。喊⒅(朱文) 老齊(朱文)
題識:賣畫老幽燕,人誰肯出錢,太平兒戲過,雞犬亦神仙。阿芝并題。
此幅《闔家歡樂圖》,大雞一雄一雌,雄雞低頭俯視雞雛作欲哺狀,硃砂點冠,淡墨燥濕并用。正下方的母雞純用墨筆點出,側身昂首與雄雞俯仰顧盼。再于畫面中部畫三、兩雞雛,聚散其間,生動活潑,稚拙可愛,更使整幅畫面生氣盎然。

齊白石(1864-1957)
雛雞圖
水墨紙本 立軸
99.5×33.5cm 約3平尺
鈐。糊R大(朱文)
題識:偕山吟館主者一朝清興成此小幅觀者門客二三兒曾五六
說明:帶盒

佚名
十二天像 十二幅
立軸 設色絹本
約2.6平尺(每幅) 88×33cm×12
說明:帶木盒 帶漆盒
宜府十王等眾像 南無彌勒藏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三幅對

佚名
宜府十王等眾像 南無彌勒藏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三幅對
立軸 設色絹本
約15.5平尺 一178×96.5cm
約14.8平尺 二172×95.5cm
約15.2平尺 ③175.5×96.5

夜場之古董珍玩甄選
Evening Sale-Fine Chinese Arts
清乾隆(1736-1795)
和田玉御製痕都斯坦式花卉紋碗
說明:帶木托 帶木盒 帶布袱
高5.7cm 直徑10.9
此件和田玉御制痕都斯坦式花卉紋碗,以和田玉雕成,晶瑩剔透,碗壁滿刻花卉紋,刀法流暢自然,刻工細潤,花團錦簇,蓮瓣式足,殊為難得之佳作。乾隆對“痕都斯坦”這類充滿伊斯蘭異國風格的藝術品甚為鍾愛,常為之賦詩撰文,甚至于造辦處中開設“西番作”,命宮廷中國工匠仿造痕都斯坦風格玉器,此碗便是其中之佼佼者。

清乾隆(1736-1795) 銅鎏金蓮花手觀音立像
高34.5cm
此像雙足并立于蓮花座之上,頭戴五葉冠,髮髻高聳,馀發披肩。額際高廣,彎眉與鼻脛相連,目光下斂,相容和煦,現慈悲之態。上身袒露,胸前配飾項鏈瓔珞。腰系束帶,并有多個U型瓔珞裝飾。下身著長裙,單層覆蓮座,蓮瓣工整挺拔,排列規整,整體造型大方,工藝精湛,具有鮮明的清中期宮廷造像特徵,具有很高的收藏與藝術價值。

清乾隆(1736-1795)
青花礬紅福壽九龍紋開光粉彩花卉紋雙龍耳壁瓶
款識:大清乾隆年製
說明:帶壁瓶木座
高17.8cm
此壁瓶為扁足圓腹,細長頸雙螭龍耳,口沿微外敞。背部有一斜孔,用于懸掛。此瓶為青花礬紅彩繪九條云龍,足與瓶身銜接處以青花繪蕉葉紋為間隔。瓶身中間留白開光,繪粉彩花卉紋樣。寓意吉祥且具有皇家氣派,九五之尊的尊貴大氣與繁花盛開的娟秀可人相結合,雍容華貴富麗典雅。
參考:中國嘉德2015年秋拍 LOT2514 清乾隆 青花紅彩云龍紋粉彩開光花卉雙耳壁瓶,成交價241萬人民幣。

明代(1368-1644)
宮廷御制黃花梨云龍紋蓋盒
說明:帶木盒
高11.3cm 直徑24.8cm
此件捧盒以黃花梨為材,一木整挖而成。盒蓋平頂鼓身,蓋頂之上淺浮雕正面的坐龍紋。龍首微揚,做張口吟嘯狀,威武雄姿,凜然正氣。蓋身之上一周鳳戲牡丹紋飾。盒內壁之上髹黑色漆。此件捧盒典雅端莊處處透漏著皇家的威嚴,且又具有和合如意的美好寓意,即使歷經數百年時光,依然光燦如故。為皇家長物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。

明代(1368-1644)
銅掐絲琺瑯壽字紋香爐
說明:帶雙重木盒 帶竹影堂造款銀蓋
通高8.3cm 直徑8.9cm
此件拍品為明代掐絲琺瑯萬壽紋香爐,香爐整體呈杯狀,其上有穹頂狀鏤空銀蓋,鏤空雕刻鳳穿花紋飾。其佈局密而不亂,工藝精湛,細膩的輪廓下展現忍冬花舒展之研美。鏤空蓋下為環型附蓋,銅制鎏金。一周鏨刻萬字不到頭紋飾。其下為爐身,呈敞口的杯狀,唇口鎏金,下部掐絲萬字不到頭紋飾,與上呼應。器身之上掐絲不同字體的壽字。鏤空蓋為日本御賜堂號竹影堂造,今古輝映更為難得。

宋代(960-1279)
天青釉盤
高4cm 直徑13.6cm
說明:帶木盒
此盤廣平口,斜腹弧內收,內外壁施天青釉,素面無紋,底承圈足,胎體雋秀。其通體釉色淡雅,光潤如玉?谘靥幱陨《实暮贮S色,使得器物輪廓鮮明,遠而望之若藍天浩渺,碧青無垠,近而觀之又若星辰,若美玉,至美無華。盡顯宋瓷純樸淨雅之本質,素淡宜人,神韻雅致俱存。

周代(約B.C.1046—256)
青銅爵杯 二件
尺寸不一
說明:帶銘文 帶木盒

戰國(B.C.475-221)
青銅錯金犀牛擺件
高9cm 長15cm
這件戰國時期金銀錯犀牛,造型肥碩健壯,它目視前方,昂首佇立,頭部有一前一后的雙角,兩耳短小聳立,頭頂之上有鬣飄揚向上。雙目炯炯充滿了奕奕的神采,顴骨突起,仿佛可以透過皮膚感覺到骨骼的形狀和起伏,器腹圓鼓結實有力,富有韌性。比例準確,威武雄壯。精細的錯金云紋,流布于軀體之上。
青銅夔龍紋蟬紋鼎
帶出版物影印本
商代(約B.C.1600-1100)
青銅夔龍紋蟬紋鼎
高20.5cm 長16.3cm
說明:帶木盒 帶出版物影印本

北魏(386-534)
銅鎏金交腳彌勒菩薩座像
高16cm
款識:皇興三年八月四日 佛弟子覺法客為母像一軀
說明:帶木盒
此尊銅鎏金交腳彌勒菩薩座像,北魏造像之精品。發呈水波狀,頭頂有高聳的髮髻,大耳垂肩,面部飽滿。身材健碩,衣飾線紋流暢完美,簡潔自然。右手當胸施說法印,左手自然放置在左膝之上結與施印,雙腿自然下垂,雙足交叉坐姿,于方臺之上。此像是存世不多的北魏造像之珍品,具有典型的北魏初期造像之特徵。
|